9月8日,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張興野在“住宅及寫字樓
建筑節能研討會”上,就北京市
建筑能耗為何如此之高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主要有六大原因。
第一,存在大量的廢棄物和建筑物,改造工作比較滯后。非節能性建筑當中一個是非
節能住宅,另一個是
公共建筑。由于權屬結構千變萬化,改造資金籌措非常困難,非節能住宅改造比較滯后。 2005年開始,政府投入了一部分資金在這方面進行改善。
第二,部分新建建筑達不到建筑節能的要求。按照定性分析,有一部分建筑達不到建筑
設計標準要求,特別是較早時期建造的
節能建筑的墻體和
保溫層已經
老化和失效,外
門窗封閉性也下降,導致實際耗能偏高。
據統計,截至到 2004年底,北京市實有建筑房屋面積是4.825億平方米,其中住宅是2.6899億平方米,公共建筑是1.587億平方米,公共建筑中大型公建占的比較多。近幾年,北京建筑量仍以8%的速度逐年遞增。
第三,
供暖系統運行效率比較低。鍋爐房的安裝、設置、調控不足,缺乏自動控制裝備,供熱管網老化,漏損比較嚴重,
熱損失率比較高。
在這種背景下, 2004年,北京市總
供暖面積是4.3億平方米,其中天然氣供暖是1.8億平方米,燃煤供暖是1.1億平方米。僅計算建筑供暖和公共建筑耗電這兩項,2004年建筑能耗占到北京市全年耗能的33%,這幾項合在一起,占全市商品消耗能量的35%,這還不算
建材的生產能耗。
第四,新生能源和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效率比較低。新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由于政策、技術等原因尚屬于試點階段和小范圍使用階段。
第五,政策、法規和
技術標準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北京市雖然最早在省級地方城市中發布了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但是一些規定已經不適用目前建筑節能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對于一些違規違法行為缺乏處罰依據,對于供熱體制改革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都缺乏規定,尤其是沒有建筑節能方面的激勵政策,空調運行、檢測評估和監測等方面都缺乏法規和技術支持。
第六,建筑節能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北京市
采暖收費實施的是福利制度,絕大部分熱費均是按照面積向住戶所在單位收取。老百姓一句話就是 “熱了就開
窗,冷了就投訴”,對自己住宅用量是多少實際上大家不是特別關心。另外城市供熱大部分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運作和管理,用戶和供熱單位缺少節能的積極性,也造成大量能源的浪費。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