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嚴寒和寒冷地區對采暖
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執行不力的局面,將隨著建設部《
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的實施,較快得到扭轉。建筑節能工作也將同時向南推進。2001年頒布并執行《夏熱冬冷地區居住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后,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的節能工作也將積極展開。由于不存在采暖包費制的習慣勢力,南方地區建筑節能與房產主和住戶的經濟利益趨于一致,這個地區的建筑節能工作局面有望較快打開。
新建
公共建筑的節能較為復雜,是一件緊迫的工作,"十五"期間將會開展起來,取得明顯成效;既有建筑量大面廣,節能改造任務更加艱巨,但隨著住房制度改革和采暖收費制度改革的實施,以及采暖、空調的大發展,建筑用能費用與住戶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通過試點示范和政策扶植,也一定會逐步蓬勃開展起來。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于說第一步節能(即30%),以及第二步節能[ 即30%+(1-30%)×30% ≈ 50% ],若干年后,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和
節能技術的進步,推進第三步、第四步節能,以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能耗差距,也會是很正常的事情。
2. 建筑
圍護結構的節能要與采暖、空調、照明以及家用電器
設備和系統的節能結合進行,多管齊下。
對于建筑圍護結構,包括
門窗、外墻、屋面和地面,都要加強
保溫隔熱,提高
氣密性。當然,僅僅依靠圍護結構的節能措施,是不可能取得應有的節能效果的,設備及其系統也必須做好節能工作。對于采暖居住建筑,近期要著重圍繞按熱量計量收費進行。新建建筑就不應再用單管而用雙管系統。并在新建和既有建筑中逐步安設熱表及室溫調控裝置。在室溫可調的情況下,靜態調節的采暖系統就不能適應,必須及早使采暖系統改造為動態調節。為此,要對既有供熱廠、熱力站、鍋爐房和供熱管網系統進行節能技術改造。長期以來,我國采暖燃料基本上是煤炭,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采用不同能源的采暖方式(如地熱采暖、
地板輻射采暖、電熱采暖、燃氣采暖、
太陽能采暖等)將會根據當地氣候、能源條件與建筑情況有所發展。
近期,中國建筑空調仍將繼續高速發展,中央空調與家用分散空調各有千秋。由于中央空調在大面積采用時比較經濟,在公共建筑和一部分居住建筑中會成為主體。由于傳統空調所用工質CFC甚至HCFC對大氣臭氧層造成破壞,將盡快被取而代之。變風量空調、蓄能空調、
熱泵型空調等節能型空調的使用將日益廣泛。室內空氣品質的改善也必將會受到更大重視。
我國建筑照明節能潛力巨大,目前節能燈所占份額很小。今后,積極推廣節能的高光效長壽命燈具,如在建筑中使用高壓鈉燈、緊湊型熒光燈和細管節能日光燈,將能取得顯著的節能效益。
3. 各個氣候區的建筑熱環境和大氣環境逐步改善、建筑總能耗有所增加。
我國氣候嚴酷,祖祖輩輩飽受冬寒夏熱的煎熬,現在仍有一些建筑冬天
結露潮涼,夏日高溫
烘烤,特別是有些房屋的頂層房間和西曬房間,住戶苦不堪言。對于這些高耗能建筑,單純用加強采暖與多用空調只能使能源更加浪費。因此,無論是對這些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還是為他們新建房屋,都應該堅持節約建筑用能與改善熱環境相結合的原則。各個不同的氣候區域都要在改善建筑熱舒適條件下節約能源,并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建筑熱舒適程度。由于人民經濟條件的改善,建筑物的保溫隔熱,加上采暖與空調,全國城鎮建筑夏季室溫低于30℃,冬季室溫達到18℃的基本要求,是能夠逐步實現的。
由于各地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會逐步得到降低,加上其它方面的共同努力,許多城市大氣環境惡劣的情況也會有所改善,特別是在大面積地開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后,將會取得更為顯著的效果。
正是由于中國人民熱舒適等生活條件將進一步改善,從小康逐步走向富裕,盡管建筑節能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努力,在目前中國人均能耗很低的情況下,建筑總能耗逐漸增長仍然是必然的趨勢;但是如果不抓緊建筑節能工作,建筑總能耗增加的速度必然會快得多。
4. 建筑節能科學技術迅速進步,建筑節能產業愈益興旺發達
建筑節能是一
門新興科學,與原有專業分工不同,它包含有建筑、施工、采暖、通風、空調、電照、家電、
建材、
熱工、能源、環境、檢測、計算機軟件等許多專業內容,是許多專業學科邊緣交叉并結合形成的,在社會需要的推動下,許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生產單位都在圍繞不同方面進行研究開發,正在出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