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建設部公布的2005年全國
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報告顯示,我國新建建筑執行節能標準比例較低,不同地域也很不平衡。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司長徐波指出,在2005年對16個省市3000多個在建工程進行調查發現,施工過程中按節能
設計標準施工的建筑,北方地區的比例為50%,夏熱冬冷地區的比例不足20%,夏熱冬暖地區的比例不足10%。
為何建筑節能在不同地域發展差異如此巨大?究其原因,首先是尚未形成良好的建筑節能的工作氛圍。此次的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工作組指出,一些省市主管部
門領導對建筑節能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還缺乏必要的認識,部分省市仍未建立建筑節能管理的專門機構。另外,某些地區對建筑節能工作宣傳推廣力度不夠也是一大重要原因。根據建設部所做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有81.4%的群眾對建筑節能不甚了解,其中在夏熱冬暖地區這一比例超過了90%。
而在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監管方面,一些地區也存在疏漏。某些地方主管部門對建筑工程中違反節能強制性標準的情況處罰不力,審查機構對存在問題的施工圖發放合格書的情況時有發生。檢查組認為,“施工監管環節由于缺乏較為明確的節能檢測和驗收標準,就節能要求而言,基本處于未監管狀態。”而追究其深層次原因,是當前建筑節能
政策法規尚不健全。具體表現在國家尚無專門針對建筑節能的法律法規,建筑節能經濟激勵政策缺失,導致市場機制難以發揮作用;相關配套政策不足,如北方地區供熱改革滯后,
節能建筑的取暖收費并沒有減少,裝了計量表的仍然按照面積收費,影響業主節能的積極性。
更令人憂慮的是,
節能技術和產品的可選擇性也存在不足。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表示:“這是因為我們在節能產品和技術的研發上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另外,少數地方對新技術、新產品存在壟斷現象,沒有形成競爭機制。”
建筑節能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我國全面實施只能算是剛剛開始。業內普遍的共識是,“推動建筑節能要打出‘組合拳’”。首先是加快建筑節能政策法規體系建設,鼓勵地方政府出臺符合當地實際的地方性法規。其次要加強建筑節能技術的推廣工作,積極開展建筑節能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加強技術集成創新,對成熟的節能技術進行系統整理,并編制適合當地需要的節能技術目錄。此外,還必須加強建筑工程執行節能強制性
技術標準的監管工作。對此,建設部將把建筑節能專項檢查制度化,在今后幾年內每年開展一次以上的建筑節能監督執法檢查,并要求各地每年開展兩次以上的專項檢查活動。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