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日用
玻璃行業在規模上和技術進步方面均有較大的發展。由于加強了對外技術交流,促進了日用玻璃行業的裝備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我國日用玻璃行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盡管借助改革開放的機遇,行業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為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大改革力度,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使行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產品與市場多年來,我們的一些企業往往只注重產量和數量,不是沿用傳統產品樣式、模式生產,就是按用戶來樣生產(還要看批量),缺乏創新開發理念和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因此產品設計陳舊缺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同時對市場調查分析不夠造成銷售被動;不能以引導消費來主導市場掌握市場的主動權;抵御不了市場風險的沖擊(如法國杜郎DARQUE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商之一,為了抵御市場風險經常進行市場調研,不斷針對市場需求設計新產品,在1997年他們就已設計出2000年的新產品,以此作為產品儲備以備老產品滯銷時將新產品及時推向市場,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很多企業由于不適應市場而被淘汰出局。另外我們的企業規模不夠大,不能形成規模經濟模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粗放型的生產管理模式,不能形成集約化生產,造成管理落后,污染嚴重,能耗高,成本高,質量低,附加值低,企業只能在低水平條件下艱難運行。因此盡快轉變觀念形成優勢企業的強強聯合,達到規模經濟的合理模式,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具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當然究竟要達到何等規模為合理?目前還不能完全參照國外模式(如
澳大利亞ACI包裝集團公司,僅在本土和新西蘭的6家玻璃瓶制造廠,就有年產60億個瓶子即300萬噸/年生產能力,人均年產量776噸,相當于我們的10倍多,而我們一般在15萬噸/年生產能力以下的企業占多數。)因此盡管我們不能與國外企業相攀比,但我們應該看到規模經濟的方向。
努力創新跟蹤世界先進水平長期以來我們在科技投入方面,相對比較薄弱,這表現在玻璃成分合理選用的研究,
窯爐基礎理論的研究和電爐熔制技術理論的研究,產品
成型機理的研究,產品和
模具造型設計的研究及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研究等。在系統研究國外科學技術情報信息方面也顯得乏力。這主要是過去我們關心現實多了關心長遠太少,研究工作無動力,很多人才資源無形流失。科技工作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忽視了基礎性技術工作,久而久之行業萎縮勢在必然,跟蹤世界水平也是句空話,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杞人憂天,這是我們今后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所以我們只有認識差距才能彌補差距,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尊重科學尊重人才,落實各項科技政策,加強科技投入,將行業科技水平搞上去,才能為提高生產力服務。
主要工藝的設想配料工藝:配料工藝是關系到產品質量、環境保護、文明生產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它不是直接出產值的工序,在投資過程中往往被忽略,尤其在人力費用偏低的情況下,更是容易被精簡,造成產品質量不能保證,粉塵飛揚環境污染嚴重,并潛伏著嚴重職業病隱患。據報道我國有毒有害企業有1600余家,到2003年我國有職業病人數中塵肺占80%.國際上早已普遍采用自動配料系統,我國在這方面也有成熟的經驗,我們一定要在“十一五”期間消除人工配料。
玻璃窯爐:玻璃窯爐是玻璃行業生產的心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
設備,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窯爐仍然以火焰爐為主,能耗水平較高(一般在300~500公斤標煤/噸成品左右,國際先進水平為相當于190公斤標煤/噸成品);
熔化率低(一般在1.5~2噸玻璃液/平方米熔化面積,國際先進水平為3~3.6噸玻璃液/平方米熔化面積);在能源結構方面,我們目前大部分為油和煤,熱利用率低污染嚴重,而國際上則普遍采用天然氣和電等清潔能源,熱利用率高污染少。即使用油為燃料的企業,大部分都采用電助熔和純氧燃燒技術,以提高熱效率和熔化率減少污染。在窯爐壽命方面,我們的窯爐一般在5~7年,而國際先進水平都在8~10年,當然在采用
耐火材料和一次性投資造價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落差,我們需要結合國情有針對性
地吸取國際先進經驗。
成型工藝方面:成型工藝對產品質量關系極大,我們在手工工藝方面(主要是玻璃器皿和少量的異型瓶),由于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較低,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藝術含量都受到一定的局限,產品的檔次和價位都上不去,附加值不高。企業應在加強科技投入,提高產品品位方面下工夫。以實現優質優價,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也提高我國玻璃行業的國際市場地位。
瓶罐機制工藝方面:無論是瓶罐和器皿,我們在產品成型機理方面都缺乏深入研究,表現在生產效率低和產品外觀質量差等方面,這是由于機械化生產在我國起步較晚(解放前僅有手工機生產,自動
生產線僅青島晶華有從美國引進的“林奇”回轉式制瓶生產線)。目前我們已能生產電子定時6雙、8雙、10雙IS行列式制瓶機,但采用雙滴機的工廠數量太少。而國際上都采用雙滴/三滴/四滴8~12組IS機生產,其新型機器除關模外都配備伺服電機制動,既節約能源又降低噪音且簡化控制程序,生產效率都比較高(一臺10組四滴NNPB生產線生產375毫升瓶子機速達到600個/分鐘)。為了解決瓶璧均勻度的問題,國外已采用壓——吹法生產,每個企業都挑選生產精英組成的試驗組,專
門從事工藝研究和新產品試制工作。因此在保證瓶子外觀質量方面,提高得比較快。我們知道要解決瓶子輕量化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瓶子的均勻度問題,而均勻度的解決也不僅是機器一方面的問題,它是個包括配料、熔制、料道、制瓶機在內的系統工程。因此我們要全面的來認識這一問題,只有全面科學地對待才能有所突破。
器皿機制工藝方面:我們目前在壓機裝備方面也已有很大突破,表現在品種上已有
開模和整體模的不同規格單雙滴壓機,基本已淘汰了氣動推盤而采用機械驅動和液壓
沖壓。
在
節能環保方面我們已有很大進步,而國際上目前已經在驅動方面采用全伺服化,生產效率也比較高(美國康寧公司壓制玻璃鍋的單機產量為60個/分鐘,我們僅16個/分鐘,而利比公司的機制杯產量在25~30噸/日,我們卻僅為10~12噸/日)。在吹制工藝方面國際上大都采用壓——吹法生產,而我們還大部分采用吹——吹法工藝,無論是壓制器皿還是吹制器皿產品的均勻度,與國際先進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與制瓶工藝一樣,這同樣是個系統工程,有待于我們對成型工藝進行深入的研究。
產品
深加工及其產品擴展關于產品的深加工:近年來國際上對
玻璃制品的深加工日趨重視,包括磨花、印花、蒙砂、施虹、噴金、描金、深刻和堆花等工藝。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借助電腦進行精繪蝕刻來
裝飾玻璃器皿。總之對玻璃進行深加工,可以提高玻璃產品的品位和檔次,無論是瓶罐或器皿都有很好的前景,只要開發得當,都會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
在20多年前,人們把
光學玻璃的下腳料,經過磨拋加工成多棱面用無形膠
粘接成各種工藝品(即是擺件),在光的照射下形成美麗的折光,這種產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而價格不菲,迄今在各高檔商場及機場的商品柜中還放在顯著的位置。我國目前在浙江、江蘇一帶已發展成一定規模用光學玻璃胚料生產的各種玻璃工藝品,盡管已形成一個產業,但產品的藝術含量低,用料多,附加值也不高。近年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各種點綴生活的玻璃工藝品擺件、飾件已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琉璃產品是一種高檔藝術品和收藏品,因價格偏高問題國內消費者很少問津,但我們相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不斷擴大市場需求。
總之,在“十一五”規劃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根據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注重節能和環保,跟蹤世界先進水平,不斷開拓創新,結合市場需求開發新的產品應用領域,以拓展產品市場求生存求發展。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