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鑒于通過收儲,國內
有色金屬價格已經有所提升,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國家將不再進行收儲。
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
金屬產品國內外市場價格是融合聯動的,產品資源隨著價格而流動,在國內價格高于國外、導致國外資源大量進口的情況下,國家收儲已經沒有意義。以產能過剩最為嚴重的
電解鋁為例,目前的價格使企業已經盈利,不少企業都在啟動停減的產能,各種金屬價格的反彈也達到了當初的政策效果。
據悉,我國已經完成的有色金屬收儲包括
鋁59萬噸、鋅15.9萬噸、銅23.5萬噸,銦30噸和鈦5000噸。從國家和地方一季度啟動對有色金屬的國家儲備和商業儲備后,各主要金屬價格多數漲幅超過30%,這拉開了與國際價格的差距,使得境外資源大量涌入國內套利。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銅及銅材進口量接近40萬噸,較3月環比增長6.60%;當月鋁及
鋁材進口量近44萬噸,環比大增198.90%。5月進口增勢依然如此。該負責人表示,發改委正在關注大量有色金屬產品進口的問題,也發現生產企業在收儲中并未獲得直接收益,反而是中間商和套利者最終受益,如國內進口有色金屬產品的外資企業占40%,民營企業占20%,國有企業只占不到20%。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