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8月11日 記者小靜】如果說到中國鋼鐵業,不能不提的是鐵礦石談判。因為鐵礦石不僅是鋼鐵企業生產經營的命脈,也是多年來困擾中國鋼鐵業的一條沉重的鎖鏈。最近3年,中國在鐵礦石年度長協合同談判中已經全面走向被動。即使中國已經成為鐵礦石最大的需求國,以及今年鐵礦石供應存在2億-3億噸的過剩水平,中方依然不能在這場商業談判上占得絲毫便宜。
談判始末
自2004年始,寶鋼主導的鐵礦石談判連敗5場,特別是在2008年被迫簽下最高96.5%漲價幅度的城下之盟,當時被稱為“僅好過談判破裂的結果”.于是,中鋼協接過了2009年的鐵礦石談判權,開始獨挑大梁。
談判之初,中鋼協姿態高調且強硬,要求澳洲礦降價45%、巴西礦降價40%,回到2007年時的價格水平。然而,經過數月漫長的拉鋸戰,甚至不惜首次將談判拖到“加時賽”,中鋼協也沒能獲得對礦企的優勢。這期間,三大礦企與除中國外的全球主要鋼廠一一達成了長協基準價格。
目前,中鋼協的表態依然是“談判仍在繼續”,可鐵礦石談判已近似名存實亡。不僅眾多中小鋼企私自接洽礦企,大量進貨,長協陣營中的大中型鋼廠也紛紛倒戈,開始按6.7折,也就是基準價格支付價款,在現貨市場采購。市場形勢的變化使得中鋼協爭取“中國價格”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是非力拓
一個月之間,毀約中鋁和身陷“間諜門”,力拓這家之前名氣僅限于鋼鐵行業的全球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在中國變得盡人皆知。
當今年2月中鋁宣布注資力拓195億美元時,力拓將中鋁稱之為“白武士”,然而市場環境出現好轉之后,力拓便迫不及待地與中鋁解約,轉身與另一大鐵礦石巨頭必和必拓成立聯營公司。
而“間諜門”事件的爆發則讓力拓在中國的聲譽降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7月5日,力拓中國鐵礦石業務部門4名員工因涉嫌竊取中國國家機密被拘,外交部指出其行為已經嚴重損害到中國的經濟利益和安全。
這一事件的漣漪效應迅速擴散,中國進口鐵礦石貿易市場的混亂也因此被抽絲剝繭般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人們發現,礦企對中國市場非正常手段的滲透已經太深,如果繼續置之不理,這個市場將要失控,從而對中國經濟造成長遠的損傷。如果說可能因禍得福,那么混亂無序的中國進口鐵礦石貿易市場或將因力拓“間諜門”事件的出現而迎來變局。
兼并重組大勢
中國的鋼鐵市場很大,但中國的鋼鐵企業卻太過分散,排名前5的鋼企只占據了全國產能的不到30%,這種格局不僅影響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也是中方在鐵礦石談判中無法獲得議價權的重要因素,因為再大的市場也無法在企業身上形成合力。
早在今年年初,加速鋼企兼并重組就被提上議程,并體現在國務院出臺的《鋼鐵產業振興規劃》中,要求力爭到
2011年,全國形成寶鋼集團、鞍本集團、武鋼集團等幾個產能在5000萬噸以上、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特大型鋼鐵企業;形成若干個產能在1000萬-3000萬噸級的大型鋼鐵企業。
一直以來,中國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都是形式大于內容,比如鞍本在2005年的整合,只是掛了個名,企業的產供銷、人財物都沒有統一,都是各干各的。通過整合濟鋼和萊鋼而成的山東鋼鐵集團也是這樣的問題,但最近山東鋼鐵集團首先就人事取得了統一,為真正的鋼鐵企業整合邁出了第一步。
工信部《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條例》有望在9月底出爐。該條例將著重解決鋼企跨區域兼并重組后的稅收分配問題,中國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也有望進入實質化階段。【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