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電線管敷設規定:
1)電線宜穿保護管敷設,保護管的內部應清潔、無毛刺、管口應光滑、無銳邊。
2)電線管彎制時,角度不應小于90°,彎曲處不應有凹陷、
裂縫和明顯的彎偏。
3)電線管的直徑長度超過30m或彎曲角度的總和超過270°時,要在其中加裝接地盒。
4)電線管的兩端管口應帶線箍或打成喇叭形。
5)金屬管的連接方式:敷設時采用
螺紋連接,管端螺紋長度不應小于管接頭的1/2;預設時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對口處應處于套管的中心位置,焊接應牢固,焊口應嚴密,并作
防腐處理。
6)電線管與檢測元件或接地設備之間,應用金屬軟管連接,并有防水彎。與分線箱、接線盒等連接時應
密封,并用鎖緊螺母將管固定牢固。防水達到IP 65或以上。
7)電線管的預設應選最短途敷設,離表面的凈距離不應小于15mm。電線管應排列整齊,固定牢固。
8) 電線管穿墻時,兩端自延伸出墻面的長度不大于30mm,穿過
樓板時,電線管要高出樓板1mm。
9)埋設的電線管引出地面時,管口要高出地面200mm,當從地下引入落地式儀表盤時,要高出盤(箱)內地面50mm。
10)在戶外和潮濕場所敷設的保護管,引入分線箱或儀表盤(箱)時,要從底部進入。接線盒和分線箱要密封,分線箱應標明編號。
(4)電纜敷設規定:
1)電纜敷設時要合理安排,不宜交叉,防止電纜之間及電纜與其他硬物體之間的摩擦。
2)電纜敷設時的環境溫度不應低于-7℃,多芯電纜的完全半徑不應小于其外徑的6倍。
3)在同一線槽內的不同信號、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纜,應分類布置;對于交流電源線路和連鎖線路,應用隔板及無屏蔽的信號路線隔開敷設。
4)直流電纜線、信號電纜線與電力電纜線交叉敷設時,要成直角,當平行敷設時,其相互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規定。
5)數條線槽垂直分成安裝時,電纜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排列;儀表信號路線、安裝連鎖線路、交流和直流供電線路。
6)信號線路、供電線路、連鎖線路要分別采用各自的保護管。
7)電纜沿
支架或線槽內敷設時規定如下:當電纜傾斜度超過45°或垂直排列時,固定在每一個支架上;當不超過45°且水平排列時,在每隔1-2個支架上固定;在引入儀表盤前300-400mm處固定;在引入接線盒及分線箱前150-300mm處固定。
8)組件安裝完畢,進行電力接駁前,應先對組件的向光面用遮光布蓋起。待調試時再揭開蓋布。
4.4 動力箱安裝的相關規定:
1)動力箱二次控制系統規定
a. 繼電器、接觸器和開關應動作靈活,接觸緊密,無
銹蝕。
b.
緊固件、接線端子應完好無損且無污物和銹蝕。
c. 設備的附件齊全,性能符合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
2)動力箱安裝規定:
a. 動力箱及設備的安裝應該牢固、整齊、美觀,端子編號、用途標牌及其他標志應完整無缺,書寫正確清楚。
b. 配電箱內安裝的供電設備其裸露帶電體之間或其他裸露
導電體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4mm。
c. 動力箱安裝在
混凝土墻、柱或基礎上時,采用
膨脹螺栓固定,箱體中心距離地面的高度宜為1.3-1.5m;成排安裝的配電箱應排列整齊。
d. 蓄電池及直流控制器、安裝完畢,要檢查其自動切換裝置的
可靠性,切換電壓值應符合設計規定。
e. 逆變器在使用前應檢查其電器特性,電壓波動值應符合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電壓值應符合安裝使用說明書的規定。
f. 供電設備的帶皮部分與金屬外殼間和絕緣電阻,用500V兆歐表測量時,應不小于5mΩ。
4.5 光伏建筑(電氣)系統接地的規定
(1)
光伏設備接地規定:
1)直流電源、匯流箱、中間接駁箱的機架、機殼、連接電纜的金屬護套和屏蔽層。
2)交流配電屏、逆變器等供電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直接配電屏的外露導電部分。
3)電纜、架空線路、放電器、避雷器等
4)光伏設備的工作接地,一般要求單獨設備,也可與建筑物內變壓器的工作接地共用一個
接地裝置,這樣必須通過絕緣的專用接地線與接地裝置相連。
5)光伏設備采用共同接地裝置時,其接地電阻應不大于1Ω,宜用兩根
截面不小于25mm2 的銅芯絕緣線穿管敷設到共同接地極上。當采用基礎
鋼筋作為共同接地極時,連接處應有銅鐵過渡接頭。
(2)數據處理設備接地的規定:
1)數據處理設備的接地電阻一般為4Ω,當與交流工頻接地和
防雷接地合用時,接地電阻為1Ω。
2)直流工作接地與交流工作接地不采用共同接地時,兩者之間的電位差不應超過0.5V,以免產生干擾。
3)直流工作接地的
引下線應采用多芯銅導線,截面不小于35 mm2,當改善信號的工作條件時,采用多股銅絞線。
4)數據處理設備泄露電流10 mA以上時,主機室內的金屬體應相互連接成一體,連接線可采用6 mm2 的銅導線或25mm×4mm
鍍鋅扁鋼,并進行接地,接地電阻不大于4Ω。
4.6 接地裝置
(1)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體宜采用
角鋼、鋼管及
圓鋼;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體宜采用
扁鋼或圓鋼。圓鋼直徑不小于10mm;扁鋼截面不應小于100 mm2,其厚不應小于4mm;角鋼厚度不應小于4mm;鋼管壁厚不應小于3.5mm。
(2)人工接地體在土壤中的埋設深度不應小于0.5m,接地體應遠離由于磚窯、煙道等高溫影響使土壤電阻率升高的地方。
(3)人工垂直接地體的長度宜為2.5m, 人工垂直接地體間的距離及人工水平接地體間的距離宜為5m,當受地方限制時可適當減少。
(4)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降低防直擊雷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支線外引接地裝置,外引長度不應大于有效長度,有效長度應符合相關規范的規定。
2)接地體埋于較深的低電阻率土壤中。
3)采用降阻劑。
4)換上。
(5)防止擊雷的人工接地體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應小于3m,當小于3m時應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體局部深埋不應小于1m。
2)水平接地體局部應包絕緣物,可采用50—80mm厚的瀝青層。
3)采用瀝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體上面敷設50—80mm 厚的瀝青層,其寬度應超過接地體2m。
(6)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裝置,其連接應采用焊接,并在焊接處做防腐處理。
4.7
接閃器布置
光伏建筑(電氣)系統進行布置接閃器時,根據設計需要,單獨或任意組合采用滾球法、避雷網。
滾球法是以hr為半徑的一個球體,沿需要防止擊雷時的部位滾動,當球體只能觸及接閃器(包括被利用作為接閃器的金屬物),或只觸及接閃器和地面(包括與大地接觸并能承受雷擊的金屬物),而不觸及需要保護的部位時,則該部分就得到接閃器的保護。
4.8
防雷接地工程質量要求
防雷接地工程的施工安裝質量要符合
GB50303-2002《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主要有:
1)接地裝置的施工安裝質量。
2)接地電阻值。
3)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裝置的接地干線埋設施工安裝質量。
4)接地模塊的埋設深度、間距和基坑尺寸。
5)接地裝置埋設深度、間距
搭接長度和防腐措施。
6)接地裝置的材質和最小允許規格、尺寸。
7)接地模塊與干線的連接施工安裝質量。
8)避雷針施工安裝質量。
9)避雷網施工安裝質量。
10)防雷引下線施工安裝質量。
11)支架施工安裝質量。
12)接地體施工安裝質量。
13)接地干線施工安裝質量
上一頁1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