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一度曾淡出墻體
保溫市場
外墻內保溫系統又重新回歸,看準了中國
建筑節能大市場。
據記者了解,目前北京正在加緊修訂《北京市居住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未來北京市住宅的相關建筑節能標準將由現下的65%提高至75%,諸多的建筑在節能標準升級以及防火安全要求下面臨改造,這為內保溫系統帶來了極大利好。
近日北京雅世·合金公寓、深圳華僑城棲湖別墅等諸多開發商采用外墻內保溫系統,以及專為開發商提供墻體保溫解決方案的德國可耐福公司推出全新高性能的外墻內保溫系統即可謂是一大信號。
由淡出到歸來
我國建筑圍護結構的保溫有三種形式,即外墻內保溫、外墻外保溫及夾芯保溫。隨著工程應用的開展,外墻內保溫鑒于墻體
傳熱系數高、保溫
隔熱效果差、占用室內面積等技術問題,2004年3月18日原建設部頒布的《建設部推廣應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術》中將“外墻內保溫漿體材料”列入限制范圍。
此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外墻內保溫淡出市場,
外墻外保溫技術一家獨大。
近年來,外墻外
保溫材料引發的火災事故、脫落開裂事故頻發,選擇安全的保溫材料、提高
外墻保溫材料的防火性能,已經成為建筑市場的迫切呼喚。
“我們經常接到開發商客戶的咨詢,他們希望找到一種順應中國建筑節能及防火需要的
墻體保溫材料。”可耐福中國區技術經理沙拉斯(Shailesh Koirala)告訴記者,相較于英國空腔保溫的雙層墻體系,中國的建筑普遍是單層墻體系,外墻(包括樓板、鋼筋等)由保溫材料整體包裹,由于缺乏
防火隔離帶的設計措施,一旦發生火情,整個墻體快速蔓延,無一區域幸免。“這種外墻外保溫的劣勢恰可由外墻內保溫系統來彌補。外墻內保溫體系由分戶墻、樓板等結構層斷開,不會引發整懂樓體瞬間燃燒,可控制火勢傳播,大大提高了
建筑保溫的防火安全性。”
鑒于此,可耐福推出了契合中國安全建筑用材需求的全新外墻內保溫系統。該系統由可尼歐板(Kneoboard)和可耐福貼面系統組成,它采用了巴斯夫研制的聚苯乙烯
保溫板作為
保溫層,能大大降低傳統保溫板的
導熱系數,并解決傳統外墻內保溫系統占用昂貴的室內使用面積、周邊易產生冷
熱橋使得邊緣部位出現濕澤或發霉、內部裝修時容易遭破壞、內表面開裂等技術難題。
“使用可耐福可尼歐板既不影響現有的外立面,也不占用太多的內部實用空間,同時能夠快速調節室內溫度。在中國,這種石膏復合保溫板已經在上海德國中心的創新館里得到了良好的應用和驗證。”沙拉斯如是說。
除了市場的認可,國家有關部門及設計院對于外墻內保溫系統也由過去的否定轉變為接受認可。
據悉,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正在編制《外墻內保溫板規程》,這既為中國的墻體保溫市場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解決方案,也為一度低靡的內保溫行業帶來了轉機。
瞄準既有建筑節能市場
據沙拉斯介紹,中國建筑節能標準的提高讓外墻內保溫有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尤其在既有建筑改造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目前有大量的既有建筑物,需要改造以便滿足新的節能標準,外墻內保溫是一種方便又經濟的解決方法,不會影響現有的外立面。”他坦言,在德國要求節能標準達到80%以上的情況下,其既有建筑改造幾乎全部使用內保溫。下一步北京甚至中國部分地區要求達到75%的節能標準,外保溫的安全性及經濟性劣勢就會凸顯。
按照目前65%的節能標準,墻體保溫的K值(
熱傳導系數)需要在0.6以下,若節能標準提高至75%,其K值則大約需要降低至0.3以下,換算到外墻外保溫材料的厚度則比現在增加1倍。重量的增加容易造成墻體開裂墜落,導致安全隱患,尤其是貼面磚的
外墻外保溫系統在風壓或地震
荷載作用下有高空掉落的風險。
與此同時,整個外立面保溫層、裝飾層的改造費用亦大幅提高。
“采用外墻內保溫進行既有建筑改造,不僅可以解決安全性問題,其經濟成本也可節省30%。”沙拉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50平方米使用面積的住宅為例,節能改造時只需要對靠近外墻的30米長度的墻體增加10公分(0.1米)厚度的內保溫板,其占用的室內面積只有0.3平方米,不僅對空間使用影響甚微,更大大節省了造價成本。
“隨著內保溫技術的升級,其在既有建筑領域大有可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干部管理學院副院長張慶風指出,我國目前約有上百億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估計至少有1/3需要進行節能改造。僅以北京為例,今年北京將完成12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的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十二五”期間,將完成6000萬平方米城鎮既有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如此大規模的改造量為外墻內保溫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錢”景。
“按每平方米改造費用100元算,僅北京今年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就有高達12億元的大市場,全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市場更高達1.3萬億元。”沙拉斯對于未來外墻內保溫市場十分看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