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上海街頭將出現越來越多的綠色
節能建筑。“十二五”期間本市
綠色建筑至少完成創建面積1000萬平方米以上,并將建成一批區域類型差異、功能齊全的低碳城區。記者從昨天在滬舉行的第四屆綠色建筑與節能大會上獲悉,突出上海地方氣候特性的地方綠色建筑標準正在緊張編制中,目前已形成送審稿,計劃年內頒布出臺。
上海的
建筑能耗,在過去10年內翻了1倍,年均增速達到8%,快于社會總能耗7.4%的年均增速,已成為能源消耗的主力軍。如按目前發展形勢與用能持續增長水平,預測2030年本市建筑能耗將達到近6000萬噸標準煤,占到社會總能耗的近40%。為此,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展低能耗建筑與綠色建筑示范工程,過去5年間,按照節能標準建成1.7億平方米的新建節能建筑,完成2.89億平方米的既有
建筑節能改造,并有8大低碳發展實踐區進入實施階段。截至今年8月底,本市共有44個項目獲得中國綠色建筑標識,8個項目獲得
2011年度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數量居全國之首。
節能、節水、節地、節材——除了這些重要特征外,今后綠色建筑的標準,還將融入更多的“地方特色”。上海市建交委總工程師秦云指出,上海建筑節能的重點在于如何有效降低夏季空調的能耗水平,而有效控制夏季太陽輻射的影響,主要靠
隔熱措施而非
保溫技術,不過,目前國家的節能標準體系多數都是“重保溫輕隔熱”。上海是個大型公共建筑密集的城市,且存有大量的
超高層建筑,這是本市的地方特點,節能綠色建筑技術需要在這些方面進一步創新,大力發展適應本地氣候特點的系列技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