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佛山市南海區
鋁型材行業協會主辦的“
節能環保工作形勢研討會”在佛山南海舉行。會上,有專家表示,“企業只需投入幾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就可以實現廢水達標排放,比不達標被勒令關停、搬遷所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
據統計,南海區一帶的
鋁型材廠就有上百家,年生產能力達到200萬噸,占全國年產量的30%以上。鋁型材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含氟和含鉻的廢水,這些廢水如果直接排放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目前,南海有少部分鋁型材企業由于治污工藝落后,廢水排放并未完全達標。隨著南海區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作為傳統產業的鋁型材行業的環保壓力也日益增大。改造落后工藝,達標排放已成為鋁型材行業的共識。
在研討會上,中國
有色金屬工業華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唐維學指出,目前南海眾多鋁型材企業仍沿用上世紀末從日本引進的
酸蝕工藝代替堿蝕工藝來進行
表面處理。酸蝕工藝雖然可降低生產成本并改善產品品質。但該工藝同時帶來環境問題,每生產一噸鋁型材約產生40kg含氟酸渣((NH4)3ALF6)。僅在南海大瀝一帶,每年含氟酸渣達幾千噸,含氟總量可達3000-4000噸,銨(NH4+)總量可達1500-2000噸。含氟酸渣(簡稱酸渣)是一種有害固體廢物,其含氟化合物可被水緩慢溶出,現有的處理方法會對環境構成長期的嚴重污染,而廢棄其中高含量的氟、鋁和銨(NH4+)又是對資源極大的浪費。
針對該問題,唐維學介紹了國內比較成熟的一套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一系列工序將含氟酸渣加工制作成
冰晶石,變廢為寶,投入僅為幾萬元,徹底解決了含氟酸渣的氟污染問題。
在研討會上,專家還對含鉻廢水的處理技術進行了探討。南海鋁型材行業協會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
盧繼延則介紹到,目前,處理含鉻廢水的工藝技術方法是典型的化學還原法,通過選擇一種特殊的置換劑,如DF-3試劑,將廢水中的六價鉻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原成三價鉻離子,再使三價鉻形成鉻化物沉淀分離除去。整套方案的投入只需幾萬元,占地面積僅幾十平方,十分經濟實用。
在研討會上,南海區鋁型材行業協會技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熊映明提到,環保投入會給鋁型材的生產成本帶來一定壓力,但目前有不少經濟實用的方案可供選用,只要肯多投入一點,就能做到達標排放。同時他希望企業增強自律意識,加強技術改造,實現全行業達標排放。他還希望協會加強橋梁作用,加強與政府部
門的溝通,在政府的支持下,組織相應專家對企業的技術改造進行指導。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