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一時成為國內現下最流行的詞匯,各地美食PK也精彩上演,酒店預訂網站Hotels.com對全球27,000位游客的調查顯示,在琳瑯滿目的世界各色美食中,哪個國家的菜肴會拔得頭籌受到最多青睞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第十名:印度
印度人的正餐常以湯菜開始,而不像我們直接以菜肴加米飯,印度正餐通常是稀薄咖喱,其余菜肴一般全部同時搬上,不講先后順序、不分幾道上菜。正餐之外有輔佐食物,有咖喱拌青菜、凝奶或酸奶、凝奶拌蔬菜、蔬菜泥和酸辣醬等。吃完正餐后通常還吃阿月子果仁冰激凌、用米做的布丁、用玫瑰水提味的奶油奶酪球、加糖水的煎餅、用奶酪和牛奶做成的糖和鮮水果等。吃完印度人為了幫助消化,有時也會用一種檳榔子、熟石灰和香料做成的包在檳榔葉中的調制品
印度特色美食推薦之飲料:
說完了印度的正餐,以及一些佐餐,下面說說印度的飲料。在印度的南方,人們喜歡喝濃咖啡。在北方,人們喜歡喝茶,因為那里所產茶葉量為世界之最。兩種飲料總是同牛奶和糖一起端上來,如果你在茶中不放牛奶和糖,應要“清茶”。新鮮果汁是印度人普遍喜歡的。印度的酒類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流行。去印度旅行,旅游者可在簽證時申請一種“全印酒類許可證”,持有這個證件將會準許你在禁酒地區攜帶和消費酒類。
不使用餐具也是印度人用餐的一種習慣。在印度北方,人們習慣用右手的指尖抓食物吃。在南方,人們用整個右手攪拌米飯和咖喱,并把它們揉成團狀,然后食用。印度人用手進食,但不能用手觸及公共菜盤或為自己從中取食,否則,將為同餐人所厭惡。就餐時常用一個公用的盛水器供水,喝水時不能嘴唇接觸盛水器,而要對準嘴往里倒。餐后印度人通常給客人端一碗熱水放在桌上,供客人洗手。這些都是文化差異。
印度老百姓在美食享用上南北差異大,北方烹飪中有許多肉、谷物和面包,喜辣味;南方則不然,南方多米飯、素食、辛辣咖喱等。
第九名:臺灣
品讀臺灣,少不了夜嘆美食這一重要環節。臺灣的夜市,世界聞名,這里眾多商店開到凌晨,滿街的便利店搶走了路燈的風采。夜市中,集合了各種潮流玩具、生活用品、衣服飾品、新奇發明、神算占卜、傳統游戲(如套圈圈、打彈珠、撈魚、射氣球)等等,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與流行嗜好。夜市中的主力——各種大菜小吃更可說是臺灣整體飲食文化的展現。來自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的食物類型,經過與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特殊的臺灣風味。從海鮮、牛排、藥燉排骨、粥、面、飯等各式主食,到香香酥酥的炸雞排、水煎包、羹湯類、冷飲、冰點等小吃,經濟實惠、美味可口。
推薦地 饒河街夜市
小吃:燉排骨、蚵仔面線、胡椒餅
交通:從臺北車站搭乘臺鐵往松山各線,在松山站下車。
特色:東起臺北松山的慈佑宮、西至與八德路四段交界處的饒河街,自1987年改建為觀光夜市,兩店家與道路中間販賣各種商品、美食的攤販,使得短短500米的老街變得年輕有活力。饒河街必嘗的攤位有藥燉排骨、以蚵仔面線出名的東發飲食店、松山歷史最悠久的合和堂餅店,以及靠近慈佑宮擺攤的正福州世祖胡椒餅。
消費水平:藥燉排骨約70元臺幣一份;蚵仔面線約29元臺幣一碗;胡椒餅2元臺幣一個。
第八名:泰國
泰國菜的特點是酸辣,開胃,讓人一吃就上癮。魚、蝦、蟹都是各餐館的殺手锏,什么炭燒蟹、炭燒蝦、豬頸肉、咖喱蟹等等,嘗過了幾間泰國餐館后,好像誰都對這幾道菜留下了深刻印象。
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因此泰國菜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泰國人的正餐都是以一大碗米飯為主食,佐以一道或兩道咖哩料理、一條魚、一份湯、以及一份沙拉(生菜類),用餐順序沒有講究,隨個人喜好。
餐后點心通常是時令水果或用面粉、雞蛋、椰奶、棕櫚糖做成的各式甜點。由于深具得天獨厚的優點,因此泰國菜色彩鮮艷,紅綠相間,眼觀極佳,不管是新鮮蔬菜瓜果的艷麗清新,還是烏賊尤魚等眾多海鮮的肉感,都讓人們大飽了眼福。
關于泰國飲食與分類
以一般觀光客常去的景點來說,除了菜色內容以外,其它在飲食方面與中國相較差異不大 (“泰國”亦如同大多數東亞國家一般,是以米食為主食),餐具方面也是跟我們一樣以筷子為主。除此之外,常見的快餐店如 麥當勞、必勝客、肯德基等等都可見到,除此之外中國式的餐館也不少,只是或多或少會加入些許的泰國口味。至于較偏遠的地區,那也就只有當地的一些泰式的飲食餐館與路邊攤販可選擇嘍!
由于土地肥沃、氣候穩定、雨量充足,“泰國”各式各樣的農產品種類繁多,在中南部沿海一帶,海產豐富,加上獨道的泰式調理方法,使得泰國菜在美食界中早享有盛名。由于泰國氣候炎熱,故泰國菜的特色在于香辣酸甜,以利開味,精致烹調的蔬菜肉類,配上特制的醬汁,加上口感十足的泰國米(泰國的米較臺灣為細長,嚼起來很有口感,粒粒分明),讓您吃的滿頭大汗,但回頭又想一嘗再嘗。
泰國的食物如同泰國文化一樣,是眾多影會下的綜合產物,混合形成一種獨特的菜肴。在“素可泰”時期和“大城”早期一般的菜肴是很簡單的要是新鮮或干的魚配上米、青菜,加上一些香料和由魚露、蝦醬所做成的咸佐料。其它的原料和味道則隨著與外國文化的持續接觸兩增加;特別是“中國”及“印度”同時也受到歐洲的影響。今日的菜肴已形成非常多樣的風貌,許多地區都有其特殊的名菜例如東北部以辛辣的食物著名南部則以有豐富的海鮮著稱,回教食物的特色也出現在菜單中。
第七名:墨西哥
相信很多人都在電影中看到過美國西部牛仔那粗獷、豪放的迷人風采吧,其實不只是美國才有牛仔,墨西哥也有。那卷邊的寬沿帽,那粗獷的襯衫,當然,還有那美味的烤牛扒。
墨西哥菜肴的特色就是口味濃厚、色彩絢麗。拿ceviche來說,它是一種鮮為人知的墨西哥美味。當地人把剛捕撈的各種海鮮浸泡在胡荽汁和酸橙汁中,用純天然的方法腌制而成。還有一種口味獨特的pipianes,它的調味汁取自花生、南瓜子和辣椒。也許你想像不到,一種叫莫力的調味香辣醬,完全繼承了十七世紀的一個復雜的異域菜譜,它需要混和100多種原料才能制成它那特有的口味和誘人的深棕色,因而制作美味的莫力醬成了廚師們一顯身手而又頗費氣力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墨西哥是辣椒的發源地,全球約一半辣椒都生長于墨西哥境內,紅的、黃的、青的、綠的應有盡有。墨西哥不僅是天下第一辣國,而且它的辣椒是世界上第二辣的辣椒,過百種的辣椒,新鮮同曬干的名稱各有不同,炮制方法亦多不勝數,如用于腌肉、煲湯、燒烤、沙律、糖果、飲品都有,真可謂是無所不辣。
Taco和玉米餅
數百年來,玉米一直是墨西哥食品中的主角。而以玉米為原料制成的Taco餅也是墨西哥最基本、也最有特色的食品。這是一張用玉米煎制的薄餅,煎好后形成一種荷包狀,硬硬的,脆脆的,吃的時候,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碳烤的雞肉條或是牛肉醬,然后再加入蕃茄、生菜絲、玉米餅起司等等配料,看上去顏色格外豐富,就好似一件藝術品一般。包好以后,放入嘴中一咬,外面脆生生的,而里面卻有香、辣、酸、甜各味俱全,剛柔相濟、多味混雜,真叫人“愛不釋口”。
此外,還有一種玉米餅,形狀要小些,吃的時候,沾著各式各樣的墨西哥醬吃。當然,這些醬汁九成以上是辣椒和番茄調制而成的,有的在里面還加入了芒果,自有一種天然的香味。
香辣牛扒
墨西哥的牛扒是先用辣椒、鹽等調料腌制好的,煎好后,即使不澆汁也非常夠味。值得一提的是,人們通常認為新西蘭的牛肉是上品,其實墨西哥的牛肉與新西蘭的牛肉也不相上下,滑嫩清香。
豆類食品
和玉米一樣,豆類食品也是墨西哥飲食中很重要的原料。墨西哥人很喜歡吃豆子,也發明了許多豆類食品的做法,比如辣豆燒牛肉、涼伴青豆等等。
第六名:美國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是一個極善于吸納他人文化的國家。美國的美食不僅有世界各地移民帶到美國的,還有很多是在美國原創的。在過去232年,他們發明了不少很有創意,大膽,甚至瘋狂的食物。當然那些大部分都是過于油膩,太多奶酪,而且用油炸的太多了。但是這些都是他們的本幫菜,去美國旅行的時候可以品嘗一下。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