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曲奇冰激凌
1937年,來自麻洲的Ruth Grave在她做的黃油區奇中加入了切碎的巧克力。由此發明了世上最好吃的區奇餅干。在美國人民享受她的區奇的同時,他們總是設想如何能把這美味發展的更好。10多年后,有了讓人驚訝的覺悟:因為有個人太懶去烤這個區奇餅干,發現吃混好了的生面居然比烤完的成品更有味。冒著的病和在被媽媽訓罵的下,他們無法享用這美食。在美國人民合力下終于想出了一個壯觀的辦法:把生面切成小塊,拌在冰激凌里!Now that's American Cooking!
特大啃 Turducken
如此聰明并且簡單的創造,讓人不敢相信5000年的世界文明居然沒先想到。拿一只火雞,塞只鴨子在它肚子里,然后再在鴨子里塞只雞。從這里開始你就可以自由發揮了。不過推薦是在雞里再塞些香腸和熏肉,油炸2-3小時。特別加分,如果你能想出辦法加入溶化的奶酪制品在這到“壯觀”的菜里。有些美國人想把這道菜變成傳統的感恩節大餐,有的已經開始在圣誕節吃上了。不過如此美國化的發明,還是最適合在4th of July享用。
布法羅辣雞翅 Buffalo Wings
恩,雞肉還行。大部分美國人覺得它不如豬肉油膩,不如牛肉有口感,只能湊合。等等,如果我們試試把它放到600度的油中炸到焦脆,直到你不認識它是肉了。然后澆上XXX辣醬,沾著熔化了的Blue cheese一起吃?Thats more like it! 特別提到是加在盤底的蔬菜,吸收了雞肉上掉下的油,不普通的蔬菜也變美味了。
第五名:西班牙
西班牙菜肴具有獨特的風味,它融合了地中海和東方烹飪的精華,你完全可以通過這些菜中濃郁的橄欖油味和噴香的蒜茸味識別西班牙菜。最具有代表性的西班牙名點“派勒”就體現了這種特點:以橄欖油炒魚類、貝類、蔬菜類,再和米飯一起煮熟。
在西班牙,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西班牙人午休時間較長,人們通常都回家吃午飯。西班牙餐桌上的主角,有鱈魚、蝦、牡蠣等等等等,此外還有火腿、蝸牛、雞、鴨、肉排。一些營養豐富的蔬菜、水果、粗糧也是西班人飲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還有各式各樣精致美味的小甜點。西班牙盛產土豆、番茄、辣椒、橄欖。在西式餐點中,它的食品烹制從表面看起來也許沒有什么明顯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肴的烹制方法,其菜肴品種繁多,口味獨特。
有名的西班牙炸魷魚是用油酥面將菠菜、羊肉、奶酪做成的餡包起來,再放進烤箱烘烤,外焦里嫩,口味清香,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餐前下酒小菜。用鮮蝦仁、洋蔥、鮮蛋黃、奶油、各式香料等打成餡,制成圓餅狀,在油中煎制而成的小蝦球,吃時佐以蒜茸,口感清爽,是佐酒的美味佳肴。
說到主食,西班牙人最喜愛吃的就屬海鮮飯了。用鮮蝦、魷魚、雞肉、西班牙香腸,配上洋蔥、蒜茸、番茄汁、藏紅花等燜制而成的海鮮飯清香四溢,堪稱西餐中一絕。而在夏季的餐桌上,以各種蔬菜及香料、碎冰打成的湯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調和而成的湯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調和而成的涼湯,是西班牙人最鐘愛的清涼湯品。除了這些用特殊方法烹制而成的特色佳肴外,水果、甜食也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如蘋果卷、杏仁蛋糕等,花樣品種極多。
第四名:中國大陸
中國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比較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 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魯菜
宋以后魯菜就成為“北食”的代表。明、清兩代,魯菜已成宮廷御膳主體,對京、津東北各地的影響較大,現今魯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點是清香、鮮嫩、味純而著名,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濟南菜擅長爆、燒、炸、炒,其著名品種有“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湯爆雙脆”、“燒海螺”、“燒蠣蝗”、“烤大蝦”、“清湯燕窩”等。膠東菜以烹制各種海鮮而馳名,口味以鮮為主,偏重清淡,其著名品種有“干蒸加吉魚”、“油爆海螺”等。建國后,創新名菜的品種有“扒原殼鮑魚”、“奶湯核桃肉”、“白汁瓤魚”、“麻粉肘子”等。
川菜
在秦末漢初就初具規模。唐宋時發展迅速,明清已富有名氣,現今川菜館遍布世界。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慶兩地的菜肴為代表。重視選料,講究規格,分色配菜主次分明,鮮艷協調。其特點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濃,注重調味,離不開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鮮姜,以辣、酸、麻膾炙人口,為其他地方菜所少有,形成川菜的獨特風味,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譽。烹調方法擅長于烤、燒、干煸、蒸。川菜善于綜合用味,收汁較濃,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礎上,加上各種調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種復合味,如家常味、咸鮮味、魚香味、荔枝味怪味等二十三種。代表菜肴的品種有“大煮干絲”、“黃燜鰻”、“怪味雞塊”、“麻婆豆腐”等。
粵菜
西漢時就有粵菜的記載,南宋時受御廚隨往羊城的影響,明清發展迅速20世紀隨對外通商,吸取西餐的某些特長,粵菜也推向世界,僅美國紐約就有粵菜館數千家。粵菜是以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的菜為代表而形成的。菜的原料較廣,花色繁多,形態新穎,善于變化,講究鮮、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醇。調味有所謂五滋(香、松、臭、肥、濃)、六味(酸、甜、苦、咸、辣、鮮)之別。其烹調擅長煎、炸、燴、燉、煸等,菜肴色彩濃重,滑而不膩。尤以烹制蛇、貍、貓、狗、猴、鼠等野生動物而負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種有“三蛇龍虎鳳大會”、“五蛇羹”、“鹽 火局雞”、“蠔油牛肉”、“烤乳豬”、“干煎大蝦碌”和“冬瓜盅”等。
閩菜
起源于福建省閩候縣。它以福州、泉州、廈門等地的菜肴為代表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色調美觀,滋味清鮮而著稱。烹調方法擅長于炒、溜、煎、煨,尤以“糟”比較具特色。由于福建地處東南沿海,盛產多種海鮮,如海鰻、蟶子、魷魚、黃魚、海參等,因此,多以海鮮為原料烹制各式菜肴,別具風味。著名菜肴品種有“佛跳墻”、“醉糟雞”、“酸辣爛魷魚”、“燒片糟雞”、“太極明蝦”、“清蒸加力魚”、“荔枝肉”等。
蘇菜
起始于南北朝時期,唐宋以后,與浙菜競修秀,成為“南食”兩大臺柱之一。江蘇菜是由蘇州、揚州、南京、鎮江四大菜為代表而構成的。其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咸中帶甜。其烹調技藝擅長于燉、燜、燒、煨、炒而著稱。烹調時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蘇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諧;揚州菜清淡適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細,醇厚入味;南京、鎮江菜口味和醇,玲瓏細巧,尤以鴨制的菜肴負有盛名。著名的菜肴品種有“清湯火方”、“鴨包魚翅”、“松鼠桂魚”、“西瓜雞”、“鹽水鴨”等。
浙菜
以杭州、寧波、紹興、溫州等地的菜肴為代表發展而成的。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浙江盛產魚蝦,又是著名的風景旅游勝地,湖山清秀,山光水色,淡雅宜人,故其菜如景,不少名菜,來自民間,制作精細,變化較多。烹調技法擅長于炒、炸、燴、溜、蒸、燒。久負盛名的菜肴有“西湖醋魚”、“生爆蟮片”、“東坡肉”、“龍井蝦仁”、“干炸響鈴”、“叫化童雞”、“清湯魚圓”、“干菜燜肉”、“大湯黃魚”、“爆墨魚卷”、“錦繡魚絲”等。
湘菜
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的菜肴為代表發展而成的。其特點是用料廣泛,油重色濃,多以辣椒、熏臘為原料,口味注重香鮮、酸辣、軟嫩。烹調方法擅長臘、熏、煨、蒸、燉、炸、炒。其著名菜肴品種有“臘味合蒸”、“東安子雞”、“麻辣子雞”、“紅煨魚翅”、“湯泡肚”、“冰糖湘蓮”、“金錢魚”等。
徽菜
以沿江、沿淮、徽洲三地區的地方菜為代表構成的。其特點是選料樸實,講究火功,重油重色 ,味道醇厚,保持原汁原味。徽菜以烹制山野海味而聞名,早在南宋時,“沙地馬蹄鱉,雪中牛尾狐”,就是那時的著名菜肴了。其烹調方法擅長于燒、燜、燉。著名的菜肴品種有“符離集燒雞”、“火腿燉甲魚”、“腌鮮桂魚”、“火腿燉鞭筍”、“雪冬燒山雞”、“紅燒果子貍”、“奶汁肥王魚”、“毛峰熏鰣魚”等。
第三名:日本
在日本人的糧食消費量中,大米約占三分之二,小麥約占三分之一,還有少許玉米、甘薯等。日本人吃面條的歷史雖不很長,但發明了獨具日本特色的“拉面”,更于20余年前發明了現已風靡全球的速食方便面。還有幾種具有日本特色的主食是紅豆飯、蕎麥面條、日式點心。
島國環境使他們自古養成了喜食魚蝦和海藻類植物等水產品的習慣。與中餐相比,日本菜肴(日語為“日本料理”)的主要特點是口味清淡、講究色形、重視保留自然風味,生食種類較多。最具日本特色的日本料理有生魚片、天麩羅(軟炸魚、蝦、蔬菜、蘑菇等)、雞素燒(日本式牛肉火鍋)、壽司(夾有生魚片或蔬菜、炒雞蛋等物的大米飯卷)、醬湯等。
全日本皆有代表性的美食:
幕內盒飯:
江戶時代,劇場幕間(休息時間)吃的盒飯,所以稱為幕內盒飯。它是將四季的食物材料做成量小而豐富多樣的菜,然后拼在飯盒里,讓人看起來悅目,吃起來味美。這種日本特有的盒飯,在日本料理店、還是在盒飯屋、車站盒飯 屋,都是最受歡迎的。
壽司:
關東地區的“江戶前壽司”是將灑上醋的米飯捏成一口能吃下的飯團,然后抹上綠芥末(芥末有黃綠之分),再放上新鮮的生魚片。在海產品豐富的日本各地都能吃到。在關西地方,是將加入調料的魚和灑上醋的飯放入模具中擠壓,做成擠壓壽司,這種壽司自古就有。
牛肉火鍋:
先用平鐵鍋燒牛肉,再加入大蔥、魔芋絲等,然后放入砂糖、醬油調味,稍等片刻,然后沾著生雞蛋吃。關東地方醬油味重,關西地方甜味重。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火鍋熱熱鬧鬧,只具有代表性的火鍋料理。
天婦羅:
天婦羅一詞來源于葡萄牙語。從江戶時代開始的烹調法,將魚、蔬菜裹上面后用油炸。趁熱沾著咸汁或甜汁吃。其中炸大蝦最受歡迎。米飯上放上炸蝦再澆上鹵汁的炸蝦飯是非常受歡迎的家常菜。
鰻魚:
將鰻魚破開,清蒸,然后澆上咸甜汁用炭火慢慢地烤,即成“烤鰻魚 串”。將烤鰻魚放到米飯上就是“鰻魚蓋飯”。燒烤時的香味讓人垂延三 尺。據說吃鰻魚有利于夏天的體力恢復。關西地區與關東地區的叫法不 同,烹調方法也有所不同。
蕎麥面條:
關東地區“蕎面”派,關西地區是“面條”派,口味不同。蕎面是蕎麥粉做成,面條是麥粉做成,二者的湯味都是以海帶,木魚等熬出的鹵汁為基本味道,再加入醬油。面上再放上炸蝦、雞蛋等。味道多種多樣。夏天,可吃涼面,將面沾上色重的湯汁吃。
第二名:法國
在現代歐洲菜中擔任重要角色的法國菜,經常被作為一流餐廳酒店上菜和菜單組合的藍本,而在法國菜里頭,有著世界三大美食之稱的便是法式煎鵝肝了。
最早懂得烹受煎鵝肝這項美食的,大概是二千多年前的羅馬人吧。之后到了法國路易十六時期,鵝肝被 進貢到法國宮廷后深受喜愛,從此成為宮廷廣為采用的珍味,當時許多知名的音樂家,作家和社會名流都爭相贊頌,自此奠定其頂級美食的地位。
魚子醬其實就是鹽漬的鰭魚魚卵,這種享負盛名的美 食,早于十三世紀,就被喻為人間的極品。傳聞當時在丹麥的一份報章上,曾提到當地一家工廠接到制 造鰭魚魚子醬訂單的要求,這應是魚子醬的最早記載。 除了鰭魚外,魚子醬也會用到鱒魚、鱘魚、鱈魚、鳣魚等等材料。其中,尤以鳣魚最為特別,因其生長 的地方僅限于里海和黑海。魚子醬可以搭配任何材料,仍不會失去其鮮美風味,無論是冷盤,美酒,糕點等等,無一不可和魚子醬配合成絕妙的菜式。
松露和鵝肝、魚子醬并稱為世界級三大美食的。松露又名黑菌,是一種長在地 下的菌菇。在法國有“黑鉆石”美名的松露,嚴格來說并不算是菇類,因為它寄生在樹木的根部,深藏在泥土的地底,因此必須靠訓練有素、嗅覺靈敏的狗才能發現它的蹤影。 松露對于溫度和濕度十分敏感,處理不當的話,只要是短短的三天就可以“瘦”了十分之一。重量減輕 了意即鈔票亦不見了,常令老板們心疼不已。因此,為了保存松露,于是便開如有人把松露放在密封的 米桶里,或與雞蛋共處一室。結果產生了讓人意外的驚喜,米與蛋充分吸收了松露的氣味,同時又讓松 露的水分不會快速蒸發,造就了松露的另一番風味。松露最好的品味季節是在十二月到三月間,波爾多酒和一般的紅酒都可以搭配著喝。
第一名:意大利
意大利人對西餐文化貢獻頗多。公元1533年,意大利公主凱瑟琳·狄·麥迪奇下嫁法國王儲亨利二世時,帶了30位廚師前往,將新的食物與烹飪方法引介至法國。法國人則將兩國烹飪上的優點加以融合,并逐步將其發揚光大,創造出當今最負盛名的西餐代表——“法國菜”。其次,意大利人發明餐用叉子,為餐桌上的文化立下新的批注。
意大利烹飪方式變化多端,出品多樣,這也是為人所折服的。就拿最常見的面粉來說,一個面團,出色的意大利廚師就能做成上千種面點,而且滋味各異;如果要作點比較,不同地域間使用的搭配材料差異就很大,口味也大相徑庭。羅馬的carbonara可作為意大利面品的代表,它勝在用起士、蛋和生奶油搟出了一股獨特的味道。
翡冷翠所在的托斯卡納省(Toscana)則是橄欖油盛產之地,所以面品習慣澆上橄欖油,用料相對樸素,但入口感覺很好。南意大利以干面為主,大量運用熟番茄制成的番茄醬做醬汁,海鮮面更是新鮮,蛤蜊、蝦、淡菜紛紛入饌,增添了南意大利面的多樣性。而北意大利面在做法上喜愛使用奶油及cream,面品的選擇也是有的,店家都喜愛手捍面,然后在面粉中加入其它味道,讓面條變得有顏色和味道,例如威尼斯的黑墨魚面就是代表之一。
但作為意大利最為傳統的美食,在意大利國內國外都能吃到的通心粉做法卻不見得怎么繁復:將面料放到燒開的水中煮,不久撈出,用開水澆透,濾去水,在盤中撒開,加入油、碎干酪及各種醬汁,然后就用叉子叉來吃。一根根的粉條就在唇齒邊蹦來蹦去,風情萬種,口感風味絕佳。
說到做法上的變化,甜點也很有說服力。各個時節,意大利都有特別制作的甜點:油炸面包弗里帖雷是過年后(一月六日開始)到嘉年華(二月中)之間所特有的甜點。圣誕節有圣誕蛋糕,到了復活節又要輪到巧克力蛋風光了,以巧克力醬澆灌成的蛋殼,由小如真蛋的尺寸到大得像枕頭的巨蛋都不罕見,連藏在蛋內的禮物也是千奇百怪的。
此外,意大利薄餅里也大有文章可做,甚至說別有用途。喜歡嘗鮮的廣州人相信都吃過比薩餅(PIZZA),那要算是最為人們熟悉的一種意大利薄餅了。不過意大利廚師也告訴記者,在該國,正宗的意式薄餅是薄而脆的,只鋪上茄醬、芝士、橄欖或香草(如辣菠菜Rucloa),吃時用刀、叉切成適合大小或卷起來吃。無論坐在哪家意大利餐廳,在等上菜的空檔,餐廳還會附上幾片冷面包和一種叫Grissini的硬餅干。這種細細長長的硬餅干很香,頗耐咀嚼,而冷面包多半是用來沾第一道或第二道菜吃完所剩的醬汁。因為主萊的好吃與否,往往取決在醬汁的美味如何。故而在廚師看來,真正懂得吃意大利菜的饕客,總是會把餐盤的醬汁吃得精光!
最后差點忘了轉達意大利廚師的提醒,吃意大利菜一定要佐以葡萄酒(Vino),否則就像是美中不足了。基本上,口味重的牛、羊、豬肉類配紅酒,口味清淡的雞肉、海鮮類則配白酒。
上一頁12下一頁